新闻中心 > 正文

茶会丨品茶 品香 品红楼

发布时间:2014-09-29


    “普洱”一词源于哈尼族语,“普”为寨,“洱”为水湾,普洱即水湾寨的意思。普洱茶源远流长,古时即是大户人家、皇室贵胄所尊享之物。
    乾隆皇帝赏赐文武百官的茶席上,普洱茶以其独特的风味力压群芳,被御评为“圆如三秋皓月,香于九畹之兰”。古典四大名著《红楼梦》第六十三回“寿怡红群芳开夜宴”中,管家“林之孝家的”夜探宝玉,建议宝玉喝普洱茶消食化积;同时,书中多次提及普洱茶,由此,古人对“普洱茶可以消食解腻,并且不会影响睡眠”的认知可见一斑,而众多“红迷”爱好者,也对这种曹翁多次提起的茶品心驰神往。

 


    普洱茶何以具有重要的功效?对于身在江淮之间茶乡、喝惯绿茶的安徽茶友,实在是个未知。近期,恰逢《古道古茶古风》和《书影茶韵--普洱之魅》一书的作者、澜沧古茶文化顾问黄庆老师莅临安徽春风江南专营店,店主胡女士特邀当地“红迷”爱好者、普洱发烧友与黄庆老师欢聚一堂,举行了一场“品茶 品香 品红楼”的茶会活动。茶道、香道、古典文学的融汇交流,碰撞出了独特的思想和文化火花。
    席间,学识广博的黄庆老师先从普洱茶的源产地,再追述茶马古道发展史,以及对普洱生、熟茶的工艺进行了细致的讲解。为当地“红迷“茶友揭开了普洱茶的前世今生以及“越陈越香“的神秘面纱。“红迷”茶友们藉此得知《红楼梦》书中宝玉所喝的,便是这普洱生茶。

 

胡女士为大家演绎香道


    从唐宋时的“茶马互市”起,普洱茶便由先民们经历茶马古道的千山万水,转运到边藏及古南亚地区,成就了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的普洱茶发展历史。由于生茶自然陈化耗时长,且陈化过程不易控制,于是现代人便研发了熟茶生产工艺,即将晒青后的毛茶经人工渥堆发酵,把陈化提前、有控制地实现了。更有趣的是,熟茶仍然还会继续陈化,它的风味还在成长中。

 

斑驳的茶马古道


    对喝惯绿茶的安徽人来说,茶叶的储存是个至关重要的大问题,存放不当色香味尽失,以致于许多爱茶人需要特备冰柜专门储茶。而普洱茶在常温下只要不受潮、不日晒、不串味,那变回越陈越香,韵味悠长。

 


    黄庆老师认为,好的普洱茶必须具备“香甜润滑”四个特点。店主胡女士及茶艺师分别为大家冲泡了生普和熟普让“红迷”们亲身感受普洱茶之美。细细品尝中,茶友们明显地分辨出生普汤色金黄透亮,清香高扬;熟普汤色暗红,味道醇厚绵软,柔滑的特点异常突出,就如加了奶泡的卡布奇诺般细腻柔滑的口感。对于女性来说,熟普有利消化,口味也不像绿茶那么清洌,若搭配红枣、玫瑰、菊花之类的花果,既丰富料口感层次,又有助于有益成份的吸收。

 


    席间,不少“红迷”茶友表示,《红楼梦》是一部多维结构、多层意蕴的旷世奇书。索之益深,味之愈厚,谙之难尽。感恩于茶祖岩冷千年前种下的茶缘,感恩于彼此与《红楼梦》结下的缘分,感恩于一代文学巨匠为茶与古典文化搭建的桥梁,才促成了此次“红迷”们的古茶之约。

 


    茶室里萦绕着淡雅的香气,大家一边品味着古茶,一边聆听黄庆老师娓娓而谈,穿梭古今,游历古茶的传奇,大家都醉在了迷人的茶香和酣畅的思想交融里。

 

 


澜沧古茶
官方微信

版权所有:澜沧古茶
全国服务热线:400 886 0803
滇ICP备05005907号-1 公安备案编号:53082802000003 Copyright@lcgc